近期,美國信貸市場正經歷一輪罕見的熾熱行情。儘管債券殖利率率已跌至數十年來低位,投資人對公司債的搶購熱情卻絲毫不減,呈現「爭先恐後」的搶購態勢,繁榮表象下泡沫隱憂逐漸顯現,華爾街對市場脆弱性的擔憂持續升溫。
目前,投資級與高收益債券估值均處於歷史高點。ICE 數據指數顯示,9 月投等債與美債利差縮小至 0.74 個百分點,創 1998 年以來最低紀錄,垃圾債利差則徘徊在 2.75 個百分點,逼近 2007 年金融危機前的極端水準。這一現象背後,是投資人對聯準會 (Fed) 持續降息的強烈預期,市場押注利率下行將推升債券價格,促使退休個人、退休基金等機構急於鎖定當前收益。
Dealogic 數據顯示,今年 9 月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發行額高達 2100 億美元,刷新同期歷史紀錄,但繁榮背後的風險正加速累積。
首先,高風險借款人長期依賴融資,從傳統債券、貸款到私人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高風險主體的融資管道不斷擴張,而隨著繁榮週期拉長,債務違約的潛在壓力持續增加,一旦經濟遇阻,債券與貸款市場或面臨大規模拋售。
其次,違約訊號顯現,專注於低收入購車群體的 Tricolor Holdings 本月突然破產,其透過資產支持債券融資的 20 億美元債務中,部分債券價格已跌至面值的 20%,汽車零組件供應商 First Brands Group 也因類似問題陷入破產保護。
更令人警惕的是規模近 2 兆美元的私人信貸市場,該領域因主要面向私募基金、監管寬鬆,風險更難追蹤。
近期「實物支付」(PIK)工具激增,企業以新債而非現金支付利息。標普全球數據顯示,2024 年底約 11% 的商業發展公司 (BDC) 貸款利息以 PIK 形式支付,反映部分借款人已無力現金償債。
惠譽數據進一步印證風險指出,2024 年 7 月私人信貸違約率曾攀升至 9.5%,雖小幅回落,仍處於高位。
此外,信貸市場的後續走向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若通膨持續緩和、勞動市場穩定,Fed 降息有望暫時緩解壓力,但若經濟放緩或利率維持高位,當前高估值的脆弱性將暴露無遺。
橡樹資本創辦人 Howard Marks 警告說:「最糟糕的貸款往往發生在最美好的時期。」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當下情形,也就是在資金氾濫與樂觀情緒籠罩中,信貸繁榮正悄然透支未來的風險承受力。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