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周四 (25 日) 報導,美國股市持續高檔震盪,但衍生性商品市場卻釋出另一層訊號:投資人愈來愈擔心錯過年底可能到來的漲勢。隨著標普 500 指數本月衝破 6,600 點,甚至有分析師直言,7,000 點目標比預期更快逼近。
期權市場顯示,看漲選擇權的相對成本升抵 1 月以來新高,同時下跌避險工具的成本則轉趨便宜,反映市場氛圍正從「防跌」轉向「追漲」。這種行為被形容為典型的「牛市後期」現象:漲勢仍在加速,但下行風險卻逐漸累積。
年底漲勢吸引力強 投資人轉向「追高」
Gateway Investment Advisers 策略師 Joseph Ferrara 表示,投資人焦點開始從左側風險轉向右側風險,意即對回檔的擔憂減弱,反而怕錯過上漲行情。「進入年底,標普 500 的 7,000 點比很多人想像得更接近。」
部分交易甚至押注標普 500 將再漲逾一成。野村控股交叉資產策略師 Charlie McElligott 指出,有投資人布局指數年底上探 7,400 至 7,500 點的選擇權,市場更憂心「突破」而非「下跌」。
然而,這種追高心態也讓多頭暴露於風險之中。McElligott 特提醒,雖然避險工具的成本過去 4 個月拖累了投資績效,但放棄防護可能得不償失。他強調,「不要放棄避險,要繼續滾動部位」,因為一旦市場出現 1% 的下跌,避險基金等自動化策略可能引發放大賣壓。
波動率低估風險仍存 專家籲持續避險
目前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 (Cboe) 波動率指數 (VIX) 低於 17,遠低於長期平均水準。分析師警告,這意味著即便小幅回檔,也可能引爆不成比例的去風險化操作,加速股市波動。
Ferrara 補充說,「看跌期權依然相對便宜」,這對投資人而言是維持防護的好時機。對於不方便直接交易衍生品的投資人,他建議可透過共同基金或 ETF 達成相似效果。Gateway 所屬的 Natixis Investment Managers 就有基金採取「賣出看漲、買進看跌」的策略,自 7 月以來已吸引 2.19 億美元資金流入,顯示仍有人願意犧牲部分漲幅換取下檔保護。
McElligott 則建議,若投資人想繼續參與漲勢,可以採用看漲價差 (Call Spreads) 策略,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慧 (AI) 及超大型科技股,這些領域的看漲需求強烈。他說:「保持上檔曝險,但要用更有選擇性的方式。」
目前美股市場正處於矛盾狀態:一方面,人工智慧熱潮與聯準會 (Fed) 降息推動股市不斷創高;另一方面,政府關門風險加劇、就業市場降溫、評價面接近泡沫區,讓市場開始對「追漲與防跌」兩難感到掙扎。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