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 (BRK.A.US) 清倉比亞迪股份 (01211-HK) 的動向引發市場關注,根據該公司第一季財務文件,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波克夏海瑟威對比亞迪的投資價值已歸零,標誌著這場持續 14 年的投資長跑正式落幕。
專家指出,這次清倉早有預兆。回溯至 2022 年 8 月,波克夏海瑟威便開啟減持比亞迪 H 股的序幕。在隨後的 22 個月,港交所先後 16 次公告其減持動作,到了 2024 年 7 月,持股比例跌破 5% 的監理揭露紅線後,後續減持操作便不再透明。
儘管市場無從得知波克夏海瑟威具體減持頻率,但投資人對最終清倉的結果已有充分心理準備,二級市場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消息公佈後比亞迪股價波動平穩,顯示衝擊有限。
這場投資長跑始於 2008 年 9 月,波克夏以每股 8 港元的價格購入 2.25 億股比亞迪 H 股。歷經 14 年持有,累計獲利達 38 倍,堪稱巴菲特投資生涯的經典案例。
相較於巴克夏海瑟威其他主要持股,比亞迪創下兩項紀錄,既是持股超過 14 年的少數標的之一,更是除了可口可樂、美國運通 (持股均超 30 年) 外持股最久的上市公司。
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蘋果,雖為波克夏海瑟威頭號持股,但巴菲特從 2015 年建倉到 2023 年開始減持,累計持股不足 10 年,近年來更呈現加速減持態勢。
市場普遍分析巴菲特清倉決策存在多重考量:其一可能是為繼任管理者釋放資金空間,透過減持高收益資產增強操作彈性;其二也許是有意調整投資組合,將資金轉向更具性價比的新興標的;其三則可能反映資金配置策略向美股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巴菲特首次調整持股結構,此前減持蘋果雖令部分投資人質疑,但該公司股價仍顯著高於減持價位,而卡夫亨氏等案例則顯示其非美股投資並非總是成功。
儘管「股神」也有判斷偏差之時,但就比亞迪這筆投資而言,14 年獲得 38 倍回報的戰績已足夠輝煌。即便未來比亞迪股價可能續創新高,這筆歷時十餘年的投資仍將被視為經典範例。
市場普遍認為,出清持股較多體現的是資金管理策略的調整,而非對比亞迪發展前景的根本否定。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演進的當下,這場史詩級投資的謝幕,既是對過往成功的總結,也為全球投資人提供了觀察資本流動與產業變遷的獨特窗口。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