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俄羅斯為了規避西方嚴厲制裁,正重返 1990 年代「以物易物」(barter)古老貿易模式,以小麥換取中國汽車,用亞麻籽換取建築材料。
儘管俄羅斯與中國和印度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但以物易物的捲土重來,凸顯出俄烏戰爭對貿易關係造成的扭曲有多嚴重。這場戰爭,讓俄羅斯這個全球最大的自然資源生產國,在蘇聯於 1991 年解體並融入西方經濟體系 30 年後,又回到了過去的狀態。
根據路透社從兩個貿易消息來源得知的一項交易,中國汽車被用來交換俄羅斯小麥。其中一個消息來源透露,在這筆交易中,中方要求俄羅斯以穀物來支付。
具體的交易過程是,中方合作夥伴在中國以人民幣購買汽車,而俄方合作夥伴則用盧布購買穀物,最後雙方再將小麥與汽車進行交換。
路透社無法確定這筆交易的具體數量,也無法得知貿易商如何決定穀物和汽車的價值。
此外,海關資料顯示,還有另外兩筆交易是以亞麻籽換取來自中國的家電和建材等商品。據了解俄羅斯對外貿易的專家估計,其中一筆在 2024 年由俄羅斯烏拉爾地區海關記錄的亞麻籽交易,價值約為 10 萬美元。
自 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歐洲及其盟友已對俄羅斯實施了超過 25,000 項制裁,試圖打垮俄羅斯規模達 2.2 兆美元的經濟,並削弱對總統普丁的支持。
美國也因印度與俄羅斯的石油貿易,對印度祭出關稅。
普丁則表示,俄羅斯經濟表現超出預期。儘管西方預測會崩潰,但在過去兩年裡,俄羅斯經濟成長速度卻快於七大工業國組織(G7)。普丁已下令企業與官員們,盡一切可能的方式來對抗制裁。
然而,俄羅斯經濟的緊張跡象已日益加劇。俄國央行指出,俄羅斯經濟在技術面上已陷入衰退,並面臨高通膨的困境。
某些懲罰性措施,尤其是 2022 年將俄羅斯銀行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中剔除,以及去年美國警告中國銀行不得支持俄羅斯戰爭,都引發了人們對次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的擔憂。
一位支付市場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的銀行害怕被列入次級制裁名單,所以不接受俄羅斯匯款。
這些擔憂似乎是「易貨交易」興起的原因,因為這種交易更難追蹤。2024 年,俄羅斯經濟部發布了一份長達 14 頁的《對外易貨交易指南》,指導企業如何利用這種方式規避制裁。甚至,俄羅斯還提議建立一個專門的交易平台,作為易貨交換之用。
三位分析師表示,易貨貿易規模可能正在擴大,一個潛在跡象是俄羅斯央行和海關總署的外貿統計數據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分歧,今年上半年兩者的差距已達到 70 億美元。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