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周五 (12 日) 報導,美國 9 月消費者信心初值跌至 5 月以來最低水準,顯示就業前景與通膨壓力持續衝擊民眾心理。根據密西根大學調查,9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自 8 月的 58.2 降至 55.4,低於經濟學家預期區間,也較上月進一步下滑。
調查顯示,當前情勢指數從 61.7 降至 61.2,消費者對未來的展望指數則由 55.9 降至 51.8。密大調查主管 Joanne Hsu 指出:「消費者對於失去工作的主觀預期今年大幅上升,9 月再度上揚,顯示民眾擔心自身也可能受到就業市場惡化的影響。」她補充說,民眾同時也因高物價持續感到壓力。
在通膨預期方面,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物價上漲率的預期維持在 4.8%,與上月持平,仍高於年中水準;長期 (5 至 10 年) 通膨預期則由 3.5% 升至 3.9%,不僅逆轉市場原先預期的下降,還創下 6 月以來新高。這也突顯物價疑慮在長期心理預期上的根深蒂固。
部分分析人士質疑調查結果內部一致性。例如各黨派受訪者在一年期通膨預期上皆出現下滑,但平均值卻維持不變;長期通膨方面,共和黨與獨立選民的預期下降,民主黨則僅微幅上升 0.1 個百分點,平均值卻大幅跳升 0.4 個百分點。這種統計異動引發市場對指標可靠性的討論。
政治立場也顯著影響信心差異。調查顯示,共和黨與獨立選民的消費者信心均跌至四個月低點,反映經濟前景的憂慮;民主黨受訪者的信心則小幅改善,但不同陣營之間的差距依舊接近歷史高位。
近期出爐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持續放緩,8 月僅新增 2.2 萬個就業機會,而消費者物價則以今年以來最快速度攀升。食品與汽油等家庭支出項目價格增加,使民眾財務壓力加劇。另有約六成受訪者自發提及關稅問題,顯示貿易摩擦與政策不確定性也是壓低信心的重要因素。
此次調查涵蓋 8 月 26 日至 9 月 8 日的受訪結果。專家認為,信心指標下滑與長期通膨預期上揚,反映民眾對經濟前景更趨謹慎,未來就業與物價走勢將成為觀察美國經濟健康度的重要風向。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