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李在明周四 (11 日) 在就職百日記者會上明確指出,如果美國未能改善針對南韓勞工的簽證制度,南韓企業將可能對在美國維持或進行直接投資產生猶豫。
此番言論是在喬治亞州發生大規模移民突襲事件,導致數百名南韓工人被捕後發表的,事件引發了南韓國內的普遍憤怒與背叛感。
美國移民當局在 4 日對喬治亞州現代汽車廠區內一座正在建設的電池工廠進行突襲,逮捕了超過 300 名南韓工人。李在明表示,在與美國協商後,這些南韓工人預計將於周五搭乘專機遣返回國。此次大規模逮捕,加上美國當局發布工人被戴上手銬帶走的影片,在南韓引起軒然大波。
這起事件發生在川普總統與李在明舉行峰會後不到兩周,以及兩國達成 7 月協議 (南韓承諾對美投資 3500 億美元以換取免於美國最高關稅) 後僅數周。
南韓執政黨自由民主黨及保守派反對黨的議員們一致譴責這次拘留是「蠻橫無理」且「過度嚴厲」的行為。南韓一家大報甚至將這次突襲比喻為美國移民當局為實現白宮所謂「每日逮捕 3000 人」的目標而執行的「捕兔行動」。
在記者會上,李在明表示,南韓和美國官員正在討論改善美國簽證系統的可能性。他強調,在現行制度下,南韓企業在美國進行直接投資時「不得不猶豫不決」。
李在明解釋說,這些被拘留的工人並非長期勞工。他指出:「這不像這些是長期工人。當你在工廠建造設施或安裝設備時,你需要技術人員,但美國沒有這種勞動力,卻又不願意發放簽證讓我們的人員留下工作。」
他進一步警告:「如果這不可能,那麼在美國設立當地設施將對我們的公司帶來嚴重的劣勢,或者變得非常困難。他們會懷疑是否還應該這麼做」。李在明認為,美國是否建立一套允許南韓公司派遣技術工人到工業園區的簽證系統,將對南韓未來在美國的投資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當局聲稱,部分被拘留的工人是非法越境進入美國,而另一些人則是合法入境但簽證過期或持禁止工作的免簽證入境。然而,南韓專家和官員表示,儘管美國一直施壓南韓擴大在美的產業投資,但華盛頓多年來卻未對首爾確保技術南韓工人簽證制度的要求採取行動。
過去多年來,南韓公司一直依賴短期旅遊簽證或電子旅行授權系統 (ESTA) 來派遣啟動製造基地和處理其他設置任務所需的工人,這種做法多年來一直被大致容忍。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