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屢創新高之際,全球央行購金熱情持續高漲,黃金這一王者資產正以一騎絕塵之姿,重塑全球資產配置邏輯。
受美國 9 月降息預期、投資者關注本周通膨數據的影響,黃金價格周二(9 日)延續創紀錄漲勢,
現貨黃金漲 0.2% 至每盎司 3,643.57 美元,盤中觸及 3,673.95 美元的歷史高點。
金價屢創新高之際,全球央行「購金熱」仍在延續。資管機構新月資本合夥人兼宏觀策略師科斯塔匯編的數據顯示,黃金佔全球央行(不計美國聯準會)的儲備比重,自 1996 年以來首次超過美國國債。
「這可能是近代史上最重大全球再平衡的開始。」科斯塔在社交平台上說,這輪購金熱潮遠未到達尾聲。
全球央行對黃金儲備的青睞成為大勢所趨。9 月 7 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8 月末,中國的黃金儲備為 7,402 萬盎司,月增 6 萬盎司,是央行連續第 10 個月增持黃金。
歐洲央行在今年 6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受創紀錄黃金購買量和金價飆漲推動,黃金已經超越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全球央行第二大儲備資產。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央行的黃金儲備量約 3.6 萬噸,自 2020 年第三季以來,全球央行已連續 14 個季度淨購入黃金。購金量也大幅攀升,過去三年,每年全球央行購金量均超過 1,000 噸,幾乎是此前十年年均水準的 2 倍。
據《上海證券報》周三報導,上善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夏春表示,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的根源,在於美元信用錨的邊際減弱,當各國擔憂美元價值的穩定性和美國財政的持續性時,黃金作為一種非主權、無信用風險的儲備資產,吸引力就顯著提升。
美國財政問題、地緣風險,疊加聯準會獨立性危機,導致美元資產的信用根基動搖。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副總監白雪說,當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已突破 37.2 兆美元,市場擔憂其債務可持續性,更關鍵的是,聯準會貨幣政策的政治化,削弱了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可信度,這直接減弱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促使全球央行傾向於增配黃金。
「長期來看,美元作為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正在經歷從『絕對』到『相對』的轉變。」金雅福黃金研究院黃金分析師孔霏兵認為,國際貨幣體系可能朝一個更多元化的架構演變,黃金的角色愈發重要。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