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在信任投票中宣告垮台,總理貝魯提出的 440 億歐元財政緊縮計畫也隨之徹底擱淺,將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推向政治與債務的雙重困境。
貝魯領導的政府周一 (8 日) 在國會信任投票中未通過,反對票共計 364 票,遠超過倒閣門檻的 280 票且佔有效投票總數六成以上,支持票僅 194 票。
貝魯的下台讓法國總統馬克宏的財政改革計畫遭受重創。無論後續繼任者來自哪個政治陣營,原先的大規模減赤方案都難以避免地大幅縮水。
社會黨主張對超級富豪徵稅 150 億歐元,但此方案若實施,可能進一步抑制經濟活力。
百達財富管理宏觀經濟研究主管 Frederik Ducrozet 表示,法國當下已缺乏可信的財政整頓路徑。
新任總理必須在 10 月 7 日前起草 2026 年預算案,法國財長隆巴爾也承認,新政府的財政緊縮力道將不如貝魯政府。
市場普遍擔憂加稅措施會抑制經濟成長,RBC BlueBay Asset Management 投資組合經理 Russel Matthews 指出,市場參與者越來越不認可增稅是解決巨額財政赤字的可行辦法。
政治的混亂使得企業和消費者都不敢輕易支出。雷諾汽車首席增長官 Fabrice Cambolive 指出,零售客戶和企業在能見度高時,才更有能力為未來投資支出。
對於高負債的法國而言,經濟成長緩慢是極為棘手的問題,因其難以單純依賴經濟成長來擺脫債務負擔。法國 6 月債務已達 3.3 兆歐元,佔 GDP 的 114%,雖低於希臘和義大利,但法國的情況更為嚴峻。
法國審計部門先前警告,若經濟成長放緩或縮小減赤規模,到 2029 年,法國償債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590 億歐元增至 1000 億多歐元,成為預算支出的最大項目。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 Leo Barincou 表示,法國在債務問題上已成為「醜小鴨」。
市場方面,法國公債市場風險溢酬持續上升,法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較德國公債利差擴大至 2012 年歐債危機以來新高。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本周五 (12 日) 將對法國主權信用評級進行審查,評級考驗逼近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目前,歐元兌美元雖暫時守穩 1.17 關卡,但法國政治風暴恐打破當前盤整格局。智庫 OFCE 經濟學家 Mathieu Plane 指出,法國最大的風險是在政治僵局中持續支付高額風險溢價。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