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經濟學家近日表示,初步證據顯示,美國政府目前推行的移民政策正大幅減少移民勞動力規模,而這已成為導緻美國整體勞動力數量下滑的重要因素。透過對近期經濟研究與官方數據的梳理,專家警告此趨勢若持續,美國經濟恐將面臨嚴峻挑戰。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指出,近幾個月移民勞動力數量的下降趨勢是決定性且毋庸置疑的,而這與川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非常激進」的移民政策密切相關。這些政策包括擴大和加速驅逐出境、終止出生公民權、限制庇護申請以及打算取消 H-1B 簽證抽籤制度、轉而優先考慮高薪申請者等措施。儘管許多政策尚在法律挑戰中,但實際影響已逐漸顯現。
數據顯示,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自今年 1 月以來,外國出生勞動力規模減少了約 120 萬人,截至 7 月總數為 3210 萬人。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Nancy Vanden Houten 指出,這一變化與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高度相關」,並強調「任何移民似乎都在離開勞動力大軍」。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策略師 David Kelly 也觀察到類似現象,認為移民群體正大規模退出就業市場。
儘管官方數據存在統計方法上的爭議,川普本人曾質疑勞工統計局數據的準確性並解雇了該局局長,但其他證據同樣指向移民勞動力萎縮的趨勢。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Jed Kolko 分析指出,嚴重依賴非法移民的行業如飯店餐飲、建築和家庭健康護理等,就業成長「明顯弱於」其他私人部門。
數據顯示,這些移民密集型產業 7 月就業成長幾乎停滯,而其他私部門成長雖放緩,仍維持在 0.6% 左右。
牛津經濟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 Matthew Martin 則透過移民與海關執法局 (ICE) 的逮捕數據發現,在移民逮捕率較高的州,如德州和佛州,勞動力成長幾乎陷入停滯。相比之下,逮捕率較低州的外國出生勞動力仍在增加。
數據顯示,自 2024 年以來,全美移民被捕人數增逾兩倍,光是今年 6 月中旬每天就有超過 1100 人被捕。
聯準會主席鮑爾上月底也承認,移民政策緊縮是導致勞動力供應放緩的關鍵因素之一。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力總數已連續三個月下降,失業人口雖減少至約 1.703 億人,但整體勞動參與情況不容樂觀。
專家認為,這背後是移民被捕與驅逐出境的增加、對工作場所的恐懼心理,以及新移民流入的減少共同作用的結果。
此外,美國政府雖試圖透過成立移民政策辦公室、簡化簽證流程及支持高技能工作等措施促進合法移民就業,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些措施難以抵銷當前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若勞動供給續降,不僅可能加劇企業用工荒與薪資上漲壓力,也將進一步推高通膨,並減少社會安全等公共計畫的稅收基礎,像是建築業已面臨嚴重缺工,移民佔比高達 34%,其薪資漲幅接近 8%,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相關成本上升正對經濟產生實質衝擊。
儘管部分專家對移民勞動力是否將長期減少持保留態度,但多數觀點認為,若現有政策持續,美國經濟未來成長將面臨人口結構與勞動力供給的雙重考驗。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政策研究主任 Michael Strain 指出,若還希望實現歷史上那種成功的經濟成長,就必須增加移民流入,沒有其他真正的替代方案。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