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周一 (11 日) 報導,美國銀行(BAC-US)調查顯示,投資人正大舉轉進新興市場股票尋找便宜標的,淨 37% 基金經理超配新興市場,創 2023 年 2 月來新高。同時有破紀錄的 91% 經理人認為美股估值過高。
美銀投資策略師 Elyas Galou 表示:「投資人對新興市場股票前景非常樂觀。當我們把對中國經濟日益樂觀的看法,結合對美元的悲觀預期,這對新興市場來說是絕佳組合。」
調查顯示,8 月份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期上升,近期 GDP 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擺脫美國總統川普貿易戰的衝擊。
美元疲軟也為新興市場股債提供助力,這降低政府和企業借貸成本,同時讓各國央行得以降息刺激經濟成長。今年以來美元兌主要貨幣已下跌近 10%。美銀調查顯示,基金經理預期美元將進一步下跌,美元成為受訪者最大的減碼標的。
新興市場表現亮眼
儘管最初市場擔心開發中經濟體會受到全球貿易動盪最嚴重衝擊,但新興市場股票今年表現遠超已開發市場同儕。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以來美元計價報酬率超過 16%,遠勝 MSCI 已開發市場指數的 11% 多,也優於華爾街標普 500 指數今年上漲的 8.6%。
投資人押注這波漲勢還有空間,部分原因是開發中國家股票在長期表現不佳後,估值仍相對便宜。
摩根大通分析師在最近報告中表示:「新興市場股票多年來表現糟糕,估值仍非常有吸引力。」
美銀調查中,淨 49% 受訪者認為新興市場股票被低估,為一年多來最高比例。
美股估值疑慮加劇
與此同時,在 4 月賣壓後快速反彈並在夏季創下一連串新高後,市場對美股昂貴估值的擔憂正在加劇。破紀錄的 91% 基金經理認為美股估值過高,基金經理人認為押注「七大科技股」是最熱門的投資標的。
儘管對華爾街估值感到擔憂,美銀調查顯示投資人仍增加美股配置。受訪投資人淨 16% 減碼美股,較 7 月的淨 23% 減碼有所改善。
匯豐私人銀行全球首席投資長 Willem Sels 表示,儘管估值偏高,但強勁的美股財報季也幫助安撫投資人。
「我們看到大幅正面的獲利驚喜,」他說,這讓昂貴的股票「更容易接受一些」。
不過 Sels 警告,配置增加與高估值的組合可能帶來風險。「估值上升,加上持股增加,很容易成為引發波動的潛在觸發點,」他補充。
醫療股遭減碼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人在 8 月也大幅減少醫療股配置,由於川普對瑞士進口商品課徵 39% 關稅,瑞士是主要藥品出口國,川普還威脅對出口到美國的藥品課稅。
美銀調查中表示超配醫療股的投資人比例降至 2018 年 1 月以來最低水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