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AI 巨頭 OpenAI,作為風靡全球的 ChatGPT 開發者,自 2015 年底成立以來,從非營利組織轉型為營利組織,並在微軟及頂級創投業者支持下成長為超級獨角獸。如今,OpenAI 高層團隊的動盪與技術團隊的重組,正催生出一系列新的 AI 創業力量。
專家最新指出,OpenAI 離職的核心成員(多為高階主管)已創立多家 AI 公司,其中至少 7 家成為獨角獸企業,聚焦不同領域,展現 OpenAI 人才外溢的強大影響力。
Thinking Machines Lab 今年才成立就躋身獨角獸行列,創辦人為前 OpenAI 技術長 Mira Murati。她履歷豐富,曾任職高盛、卓達航太、特斯拉等,2018 年加入 OpenAI 後主導多款招牌產品研發,2022 年升任技術長,今年 2 月離職創業,團隊約 30 人,三分之二來自 OpenAI,致力於建構支援「人類 - AI 協作」的 AI 模型和產品,今年 6 月完成 20 億美元種子輪融資,估值約 120 億美元。
估值最高的 Anthropic 由前 OpenAI 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於 2021 年創立,因在 AI 安全與倫理方向與 OpenAI 有分歧而離開。執行長 Dario Amodei 等核心成員均來自 OpenAI。
Anthropic 以「公共利益公司」形式註冊,致力於建立可靠、可解釋和可操縱的 AI 系統,旗艦產品 Claude 系列大語言模型 (LLM) 與 OpenAI 的 ChatGPT 競爭。今年 3 月完成 E 輪 35 億美元融資後,累計融資達 182 億美元,估值 615 億美元,上月也傳出正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可能高達 1700 億美元。
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 由前 OpenAI 共同創辦人等創辦,剛成立就獲 10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 50 億美元,今年 4 月完成 20 億美元融資,估值 320 億美元,但因無產品且高估值引發爭議,加上實際進展不透明也遭質疑。
此外,還有馬斯克創辦的 xAI,目標是開發「以真理為導向」的開源 AGI、另外還有 AI 搜尋獨角獸 Perplexity,經歷創始團隊出走的 Agent 獨角獸 Adept AI Labs、華人創業者共同創辦的 Cresta 等。這些公司有的成為 OpenAI 直接競爭對手,有的推動技術多元化應用,共同重塑 AI 產業格局。
OpenAI 雖年輕,卻展現出強大的「製造」獨角獸能力,背後資本的力量也不容小覷。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