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周二 (5 日) 報導,美國 7 月服務業活動幾近停滯,企業在需求疲軟、成本上升及關稅不確定性下收縮人力,就業指標創新冠疫情以來低檔。供應管理協會 (ISM) 非製造業指數降至 50.1,低於市場預期,顯示該占美國經濟三分之二的部門僅勉強擴張。
美國 7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細項:(50 為榮枯線)
- 商業活動生產指數報 52.6,前值 54.2
- 新訂單指數報 50.3,前值 51.3
- 僱傭指數報 46.4,前值 47.2
- 供應商交貨指數報 51.0,前值 50.3
- 存貨指數報 51.8,前值 52.7
- 價格指數報 69.9,前值 67.5
- 未完成訂單指數報 44.3,前值 42.4
- 新出口訂單指數報 47.9,前值 51.1
- 進口指數報 45.9,前值 51.7
- 庫存景氣指數報 53.2,前值 57.1
ISM 數據顯示,服務業就業指數降至 46.4,為五個月來第四度陷入萎縮,且接近疫情期間低點。新訂單指數下滑至 50.3,接近停滯;出口訂單更在五個月中第四次轉為萎縮,反映外部需求疲軟。ISM 物價支付指數則攀升至 69.9,創 2022 年 10 月以來最高,顯示成本壓力持續升溫。ISM 調查主席 Steve Miller 指出,受訪企業普遍提到關稅影響,更多大宗商品價格上揚。
關稅壓力與就業疲軟加劇經濟隱憂
經濟學家認為,高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壓抑企業活動。川普政府近期宣布 8 月 7 日起,對部分進口商品課徵 10% 至 41% 不等的新關稅,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Budget Lab)估算,美國平均關稅水準已升至 18.3%,為 1934 年以來最高,遠高於川普回任前的 2% 至 3%。
就業市場也出現疲態。ISM 就業指數的下滑與上週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相呼應。勞工部數據顯示,7 月新增非農就業僅 7.3 萬人,且 5、6 月合計下修 25.8 萬人,為疫情外最大淨下修,導致川普上周撤換勞工統計局 (BLS) 局長。分析人士指出,服務業疲軟與就業降溫增加經濟「停滯性通膨」風險,尤其在價格壓力升溫之際,企業難以消化關稅成本。
ISM 與標普調查出現分歧
與 ISM 的疲軟數據不同,標普全球 (S&P Global) 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自 52.9 升至 55.7,創 2024 年 12 月以來最高,顯示部分領域需求回升。標普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 (Chris Williamson) 表示,科技與金融服務需求推升第三季初經濟動能,7 月數據暗示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率可望翻倍至約 2.5%。然而,他警告,關稅導致成本急升及企業信心下滑,製造業與服務業展望雙雙轉弱,恐令未來幾個月增速承壓。
ISM 調查則顯示,11 個服務業分項在 7 月擴張,包括運輸、批發貿易與金融,但住宿餐飲等 7 個分項萎縮。庫存積壓連 5 月下滑,庫存情緒指數降至 53.2,為 2023 年 10 月以來最低。
美國商務部同步公布,6 月貿易逆差縮至 2023 年 9 月以來最小,因企業在年初大量進口後縮手採購。整體來看,服務業持平、勞動市場轉弱及物價壓力上揚,與近期經濟數據一致,顯示美國經濟在高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下步入更具挑戰的環境。
聯準會 (Fed) 上周維持利率區間在 4.25% 至 4.50% 不變,並強調通膨風險仍是主要關注,但兩位理事持異議,認為勞動市場風險更高、應先行降息。最新 ISM 數據及疲軟就業數據,或為 Fed 未來降息提供更多壓力。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