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7月30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答覆立法會議員時表示,迅速發牌程序自推行後,適用範圍迅速擴展至所有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新申請者,當局並會持續檢視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申請情況,以促進更多不同背景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營運者在香港展開相關業務。
許正宇指,截至2025年七月初,證監會已正式發牌予11個來自本地和海外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並正處理另外九個牌照申請。證監會處理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申請所需的時間受多項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例如申請人所提供的資料是否完備;申請人提供的證明文件是否齊全;及在證監會的評核過程中,申請人就提供任何進一步資料而作出回應的所需時間等。
因應處理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申請的實際經驗,證監會不時檢視和優化相關程序,促進申請人更有效瞭解證監會的監管預期,以縮短證監會評估牌照申請所需的時間。就此,證監會於2024年六月起推行迅速發牌程序,對被當作獲發牌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申請者進行以風險為本的現場視察,與相關申請者的高層及最終控制人就監管標準作直接溝通,縮短了批出相關牌照所需的時間。
其後,證監會於2025年一月起,將迅速發牌程序的適用範圍擴展至所有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新申請者。在迅速發牌程序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申請者需要先落實內部的政策、程序、系統及監控措施,然後對有關措施進行外部評估。證監會將成為協定的參與方,以監督整個外部評估過程。
另外,為了鼓勵金融創新,金管局、證監會和保險業監管局等監管機構設有不同監管沙盒機制,讓代幣化、區塊鏈,以至生成式人工智能及保險科技等金融科技在實際應用前,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測試創新用例,並獲取監管機構的技術支持及監管意見。監管機構設計沙盒時會參考海內外經驗,以締造健康及可持續的市場環境,協助金融機構抓緊機遇,負責任地採用金融科技。
在代幣化發展方面,政府在2023年和2024年先後兩次以代幣化形式發行綠色債券,展示了代幣化方案的效益,並獲市場歡迎。該兩此債券發行分別是全球首批政府代幣化綠色債券及全球首批多幣種數碼原生代幣化債券。政府已在2025至2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將代幣化債券發行常態化,而金管局目前正為第三次發行作準備。
政府明白傳統金融產品及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潛力,亦留意到金融機構對於將傳統金融工具代幣化的興趣日趨濃厚,探討將證券代幣化和向客户分銷代幣化證券的中介人亦不斷增加。
基於上述基礎,證監會在2024年已經認可了首項可供香港散户買賣的代幣化投資產品,該黃金代幣允許投資者購買實金擁有權的一部分。證監會更在2025年第一季度認可了亞太區首批三隻容許散户投資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截至2025年三月底,這些基金的管理資產總值超過七億港元。
與此同時,金管局的Ensemble項目積極鼓勵創新應用場景,包括代幣化傳統金融產品(如貨幣市場基金及其他基金)以及現實世界資產(如電動車充電站)的收益流。而證監會亦為Ensemble項目的主要合作伙伴,與金管局共同促進資產管理行業相關代幣化的廣泛應用。金管局亦正探索建立創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並提供統一的技術基礎,促進銀行間代幣化存款的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