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享
如欲分享新聞,請填寫收件人及閣下之電郵,再按「送出」。*必需填寫
收件者電郵*
請用分號「;」分隔不同電郵地址,例子:a@a.com;b@b.com
閣下之電郵*
分享內容
香港發展局:北部都會區增添經濟新動能 助力香港創科與大灣區融合
智通財經APP獲悉,7月2日,香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北都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至為關鍵,可提供的3000多公頃新發展土地,有助於突破過去產業發展面對土地不足的瓶頸,加快推動創科以至其他...
重設
送出
視窗將於5秒內關閉
香港發展局:北部都會區增添經濟新動能 助力香港創科與大灣區融合
關閉
智通財經
推薦
2
利好
2
利淡
2
 
 

智通財經APP獲悉,7月2日,香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北都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至為關鍵,可提供的3000多公頃新發展土地,有助於突破過去產業發展面對土地不足的瓶頸,加快推動創科以至其他產業發展,並創造約50萬個新工作職位。憑藉毗鄰深圳的地利,北都發展亦能夠更好地利用內地和香港的優勢互補,更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北都亦是香港未來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可提供逾50萬個新住宅單位,是未來公私營房屋供應的“糧倉”,有助解決香港長期面對的房屋問題,為市民創造綠色宜居的生活空間。

甯漢豪指,正因為北都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提速發展一直都是特區政府的工作目標。事實上,北都很多方面都已經動起來,經過過去三年的努力,已在不同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首先,四個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廈村、元朗南及新田科技城,涉及超過800公頃土地的建造工程已全速開動。目前已經在這四個新發展區內收回逾400公頃私人土地,完成平整80公頃土地並陸續將這些土地交付部門或機構興建道路鐵路基建、公私營房屋、學校、公眾街市、生態保育,以至發展創科產業和其他新興產業。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首三座大樓已接近建成,預計首批租户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進駐。而兩幅分別位於洪水橋和元朗的產業用地亦正進行招標,以興建多層現代產業大樓,推動物流等產業升級轉型,亦協助受發展影響的棕地作業者。北都另外四個新發展區的發展建議,包括流浮山、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和馬草壟亦已相繼公佈,已定出發展的啟動時間和先後次序,現正進行土地用途建議深化工作。

隨着北都的發展逐漸踏入收成期,在未來五年內,北都的土地和房屋產出將會陸續遞增,包括產出至少570公頃“熟地”,約六萬個住宅單位,以及約100萬平方米的經濟樓面面積。如果再推前,在未來十年內,這些數字更會以倍數上升;預計屆時北都將產出約1700公頃土地,新落成的住宅單位數量會增加至21萬個,並有逾1000萬平方米的經濟樓面面積產出,助力各種產業多元發展。

此外,甯漢豪還表達了關於北都建設工作的幾點看法。第一,是關於土地規劃。建設北都首階段工作以規劃為主,具體工作是為各個新發展區制定產業主題和建屋規模。隨着所有新發展區已公佈土地用途建議,待完成技術評估後,會在未來一至兩年城市規劃程序陸續完成,因此可以説規劃工作已上正軌。與此同時,香港會因應過去幾年的發展檢視早年已定下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例如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考慮深化其產業規劃,放寬產業用地用途,以加入彈性。

第二方面是關於工程。在規劃格局大致定下來後,工作重點就自然落在收地清拆和“三通一平”的工程。前者目前主要由政府負責,因為收地、賠償、安置始終是政府功能,至於“三通一平”,香港會透過原址換地或“片區開發”讓市場分擔部分工作。第三,關於產業落地。產業落地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導,亦要有市場的參與。怎麼樣的分工,怎麼樣的架構,才最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
AASTOCKS.com LIMI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