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香港零售市道未有明顯起色,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指,香港零售業主今年面臨困難的抉擇,他們可以選擇保住租金收入或出租率,但不能兩者兼得,而該行認為,零售業主將偏好於留住租户。標普環球信貸評級分析師Wilson Ling解釋,鑑於香港零售商面對的競爭壓力,即使是最優質的商場業主,也可能選擇以減租的代價,去維持出租率,因“減租對經常性現金流造成的實時損害,或較失去租户為小”。
標普表示,零售商對於租金的標格相當敏感,因他們面對的是非一般的下行週期,香港的消費者正在向內地及更具效益的網上市場流失,而“內地和香港跨境交通的放寬,時間的縮短,亦正損害香港零售業,有關轉變可能是結構性”。
標普估計,即使是市場領導者,為鞏固出租率,今年新籤租約的租金也可能下調5%至10%,但估計該行覆級的零售收租股業主可承受,而即使續租租金再跌10%,預期也不會導致評級受影響。不過,若出租率下滑,EBITDA、債務槓桿率及估值受到的打擊將倍增,對於那些缺乏資源投資於宣傳和市場推廣的業主來説,情況可能更為嚴峻。
面對零售市道不濟,標普預期,即使是香港最優秀的房地產企業,其零售相關的投資物業組合的估值也可能下調,當中估值較進取的地產發展商會面對較大的估值下行壓力。
標普環球信貸評級分析師Edward Chan認為,大部分香港地產發展商均擁有多元化業務,長遠可抵銷個別業務模式所面對的結構性風險,但對今年經營情況則料不會有太大幫助,因今年整個房地產市場各個環節包括住宅、零售及寫字樓,均處於痛苦之中,故發展商幾乎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