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宏利公佈《宏利亞洲康健調查 2025》,宏利於2025年1月至2月期間訪問了1000名年滿25歲或以上的香港成年人。調查結果顯示,77%的受訪者認為,健康不僅是遠離病痛,而是「能自主生活,做自己重視的事」。更有不少人表示,寧願活到75歲但活得充實,也不願活到平均壽命的80歲卻缺乏意義,反映港人對長壽與生活滿足感同樣重視。當被問及人生的首要目標時,47%的受訪者希望保持身心健康,優雅老去;41%渴望實現財務完全獨立自主;33%期望達致或維持理想的生活質素或方式。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場總監林沛表示,隨著人們在生活方式與財務選擇上作出不同取捨,對靈活財務規劃與專業支援的需求亦持續上升。宏利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保險產品與服務,協助客戶在患病時獲得保障,並為未來作好財務規劃。雖然受訪者預期健康問題會在 67 歲後才出現,但他們表示,平均早在39歲時便已出現健康警號,其中43%的受訪者預期藥物開支將增加;37%預計重大疾病或手術相關費用上升;35%預料因行動不便或殘疾而增加支出。為應對這些挑戰,91%的受訪者願意調整生活方式,例如減少水電煤開支(40%)、選擇更實惠的膳食(30%)或考慮跨境就醫(20%)。調查顯示,83%的受訪者認為家庭關係與財務穩健對心理健康同等重要,77%認為心理健康對能否活得長久有著重大影響。43%受訪者期望退休金計劃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有助於確保穩定收入,36%期望其帶來長線投資增值,另有32% 則希望藉此獲得抗通脹的保障。儘管大多數(70%)的受訪者認為財務健康是活得長久的關鍵因素,但仍有52% 擔心退休儲備可能不足。大眾普遍抱持「現金為王」的心態。調查發現,在整體儲蓄與投資組合中(不包括物業),現金在流動資產中的佔比達45%,而年齡介乎25至34歲的年輕人所持比例更高,達到53%。在退休準備方面,55%的受訪者仍視現金為首要資產,其次為退休金計劃(31%)。宏利香港及澳門退休業務部主管何精怡表示,宏利的調查顯示,隨著強積金制度日趨成熟,積金計劃被視作退休財務投資的角色越趨重要。宏利強積金一直致力推動產品創新,除提供市場最多的基金選擇,還積極加強投資者教育,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創作 AI退休教育影片,以及推出模擬強積金資產遊戲平台,提升大眾養成退休後持續投資的認知及習慣。 (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