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享
如欲分享新聞,請填寫收件人及閣下之電郵,再按「送出」。*必需填寫
收件者電郵*
請用分號「;」分隔不同電郵地址,例子:a@a.com;b@b.com
閣下之電郵*
分享內容
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跨境養老需解決現金流與服務匹配問題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在香港保險業論壇「跨境養老新趨勢.保險機遇全方位」上表示,香港65歲以上長者由2024年172萬,至2046年將有274萬人,約每2.7人中有一名長者,養老安排成為社會迫切議題...
重設
送出
視窗將於5秒內關閉
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跨境養老需解決現金流與服務匹配問題
關閉
滙港資訊
推薦
1
利好
2
利淡
2
 
 

<匯港通訊>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在香港保險業論壇「跨境養老新趨勢.保險機遇全方位」上表示,香港65歲以上長者由2024年172萬,至2046年將有274萬人,約每2.7人中有一名長者,養老安排成為社會迫切議題。基層長者可依賴政府計劃,但中產階層如何規劃退休生活成為難點。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回應稱,現有安老服務無資產門檻,但跨境養老需解決「現金流與服務匹配」問題,例如香港強積金一筆過支付與內地按月收費安老院的矛盾。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壽險行業規管與發展關注組始創召集人容永祺表示,大灣區養老成本低、生活舒適,但醫療保障是關鍵需求。他建議香港保險公司與內地養老社區、醫療機構合作,設計跨境產品,例如「年金+優先入住權」組合,或分段醫療保險即65歲前按香港的醫療通脹、醫療成本作基礎,65歲後轉為大灣區的醫療成本和醫療通脹為基礎方案。

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李家聰指出,內地醫療在成本、時效上具優勢,如廣東省統一醫保定價,病床數全世界最多,每千人口有7.3張,高於香港4至5張。他建議兩地推動醫療標準對接,尤其在牙科、眼科等領域已達國際水平,而腫瘤科等仍是香港強項。

保險業監管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強調,跨境養老產品需符合「公平待客」原則,建議消費者實地考察養老社區。他又指,局方正研究引入新型養老社區概念,結合保險產品,例如輕資產合作(第三方機構)或重資產垂直整合(保險公司自營)。 (LF)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
AASTOCKS.com LIMIT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