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丨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統計的數據顯示,第1季香港保費總額達到1,472 億港元,年降7%,但中國訪客購買個人人壽商品的規模暴增27倍,原因包括跨境人流恢復正常,以及長期分紅比較吸引人。據每經,上季中國內地訪客新造業務保費水準達到96.13億港元,較一年前大幅上升2,686.4%,佔個人業務總額20.5%,新造保單數目為34,506份,也激增3,253.4%。相較於2019年第1季中國內地訪客新造業務保費128億港元,現階段中國民眾的保單已回升至2019年同期逾七成水準。第1季中國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的保單中,按保單數計,終身壽險的成長動能最強勁,驟增65倍;按保費計,年金、儲蓄壽險搶眼,分別增長89倍、67倍。對此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説:“跨境人流恢復正常,釋放了壓抑多時的需求,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一位保誠保險代理人表示:“全面通關後,確實有銷售激增的情況,今年開的單很多是這幾年的累積客户。”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則表示,現在中國內地民眾買港險,以理財險居多,主要是分紅險。相較於中國內地的理財險商品,其最大優勢在於長期分紅比較吸引人。雖然保證的部分比較低,只有1%左右,但加上預期分紅,長期收益率可達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