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巴隆周刊》報導,川普新關稅政策讓美國零售業分裂,沃爾瑪 (WMT.US) 明確表示關稅將推升商品價格,家得寶 (HD.US) 卻說價格總體上將維持不變,截然不同的回應引發市場關注。
當沃爾瑪高層談論漲價後,美國總統川普立即在其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開砲,要求該公司「自己吞下關稅」而非轉嫁消費者。此舉讓其他零售商在討論定價時更加小心,深怕引起總統不滿。
「這不只是財務決策,更是客戶關係決策,」資誠 (PwC) 消費品市場業務負責人 Ali Furman 指出,「沒有零售商願意被指控剝削消費者。」
幾乎沒有零售商會採取全面漲價的粗暴做法。多數業者將採用「組合定價法」,綜合考量所有商品制定策略,而非逐項單獨定價。
Furman 形容,零售商不會「像塗花生醬一樣」將定價策略隨意套用到整個商品組合。部分商品可能以虧損價吸引顧客,其他商品則提高定價以保護利潤率。
目標百貨 (TGT.US) 執行長康奈爾 (Brian Cornell) 透露實際做法:「我們每週觀察競爭並調整,有些價格上漲,有些下跌,這是每天持續進行的工作。」
然而,經營不同業務的零售商,承受關稅的能力存在巨大差異。研究機構 Gimme Credit 分析師 Carol Levenson 指出,家居建材店相較食品零售商有「更大轉圜空間」。
數據證實這點:家得寶截至今年 2 月財年的調整後營業利潤率達 13.5%,遠遠超過沃爾瑪的 4.4%。食品雜貨等民生必需品利潤微薄,家電等耐久商品則有較高毛利空間。
《巴隆周刊》分析數據公司 OpenBrand 的價格資料發現,調整價格的策略已是現在進行式。製造商們也開始行動,如惠而浦 (WHR.US) 4 月已成功實施價格調整以因應零組件關稅上漲,LG 則宣布第二季將調整價格。
家得寶發言人馬洛 (Beth Marlowe) 坦承:「價格出現波動是正常業務,但我們以產品組合為基礎管理全店的定價。」這種說法印證了組合定價策略的普遍性。
對於關稅是否推升零售價格,《巴隆周刊》給出「令人不滿意」的結論:答案取決於在哪購物、買什麼、何時買。不同零售商、不同商品、不同時間點都可能出現不同定價策略。消費者想要省錢,恐怕得更勤於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