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本港首四個月樓市呈現「一手旺、二手靜」的情況。根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及市場資料,今年首四個月新盤成交量錄得約5,511宗,雖然較去年同期跌16.5%,但仍創出六年同期次高紀錄;期內二手成交量卻回軟,料錄得約1.38萬宗,按年跌約7%;至於截至5月12日止的「美聯樓價指數」則報127.53點,本年迄今跌約0.47%,較歷史高位累跌約28%。值得留意的是,二手樓價雖然持續下跌,但是較2023年全年跌約5.8%及2024年全年跌約6.9%,跌幅已經大為收窄。
美聯物業分析師岑頌謙認為,「貿易戰2.0」對香港樓市的衝擊,遠低於2018年的「貿易戰 1.0」。「貿易戰2.0」爆發後,股市曾經急挫,但已迅速收復大部分失地,恒生指數單月僅跌約4%。而「貿易戰2.0」滿月後,樓價及租金已經開始反映新一輪貿易戰的影響,最近數周樓價窄幅上落,4月份租金按月則升約0.4%。成交量方面,若以4月份樓市交投與首季平均每月的數字作比較.4月份一手成交較首季平均數字減少約24%;而期內二手較首季平均數字料僅下跌約2%,因此整體住宅成交量估計僅跌約8%,遠低於「貿易戰 1.0」錄得約37%跌幅。
岑頌謙指,「貿易戰2.0」暫時對樓市的影響有限,主要原因,除了內地及香港早已就貿易戰爆發作出心理及經濟準備外,更重要的是,兩次貿易戰發生時的香港樓市指標已有顯著的差別。現時無論家庭住戶數目、本港銀行存款數字、租金水平、細單位租金回報率均較「貿易戰1.0」有所增加,再加上去年香港政府已全面撤辣,令買家少一層重要的顧慮;惟現時仍有其他樓市指標遜於「貿易戰1.0」的時期,例如按揭息率及貨尾量,遠較「貿易戰1.0」為高,但部分負面樓市指標亦開始有改善的跡象。
他表示,隨著市場預期今年美國有機會減息3次,本港按揭息率未來亦有機會進一步回落;而在賣地情況減慢之下,未來3至4年的潛在一手供應已從高位回落,加上發展商致力加快推盤速度下,預期未來「去庫存」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另IPO活動轉趨活躍,亦有助刺激本港整體金融及經濟。以上因素均對未來樓市及樓價起到提振作用。
他提到,貿易戰有降溫的跡象,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利好因素將抬頭,引領樓市重返正軌。資金持續流入將有利息率回落,而隨著關稅戰有緩和跡象,加上市場料美國年內會減息,配合租金回報率上升及長遠供應回落等利好因素,將有助帶動買家入市,對樓市帶來正面支持。
他續指,即使貿易戰降溫或令減息出現變數,幅度或未達預期,但強調供樓負擔比率已由高位的68%,降至現時49%的較健康水平。
岑頌謙又指出,租務市場的表現繼續跑贏大市。隨著租務旺季重臨,部分內地生提早來港覓租盤及搶租,相信第二季租金將持續攀升。
劉嘉輝預期,展望第二季,在「貿易戰2.0」陰羅未散下,預期樓市大致靠穩,「供平過租」促使更多租客「租轉買」及投資者入市下,一手成交料按季升約13.7%,錄得約5,000宗水平,創六年新高;二手成交則估計有望錄約1.1萬宗,按季升約6.2%,則達一年高位。至於租金及樓價走勢方面,受惠租務旺季來臨,以及人才及留學生持續來港利好租務市場,料第二季租金升約3%,而樓價則輕微回調,延續「租升價跌」的情況。(sl/j)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