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港股回调,科技、红利两大主流板块回落,截至13:15,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跌1.47%,场内溢价却持续走高,反映资金或选择逢跌入场。数据显示,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已连续5日获资金汹涌增仓,累计净流入超1.5亿元,最新规模超39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同指数断层领先!
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回调,兖煤澳大利亚跌超3%,中国神华跌超2%,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股份、农业银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国电信等均下跌,中远海控、海丰国际等亦回调。
【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前十大成份股】
截至13:17,成分股仅做展示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
据报道,近期,受市场风格切换影响,资金回流银行板块趋势加速演绎。机构人士认为,银行等高股息资产的“类债资产”属性,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仍较大。同时,在市场风格切换下,资金低配板块迎补仓机遇,港股红利板块成为受益对象之一。
特别地在岁末年初阶段,港股红利的日历效应显著,以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也是唯一纳入公募基金“港股红利赛道”业绩比较基准一类库的“黄金标杆”指数为例,其在2021年至2024年,其在12月份的月度收益均为正向!
【港股红利日历效应显著】
因此,当前对于年末有止盈需求的投资者、以及稳健投资的中长期资金而言,资金增配红利资产动力更加充足。具体来看:
【险资配置:新会计准则下,险资对红利类资产的配置动力或较为充足】
资金视角来看,兴业证券指出,随着2026年保险公司全面切换新会计准则,高股息股票的配置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7年,仅5家A股上市险企在FVOCI项下的高股息资产配置规模即可达每年2500–5000亿元。同时,非上市险企自2026年起也将执行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提升对高股息资产的需求。叠加“开门红”保费流入,险资对红利类资产的配置动力或较为充足。
【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港股红利为优质稀缺资产】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当前港股位置不高,对比历史/海外有上行空间,调整后性价比凸显,估值盈利匹配视角下中期港股估值有抬升潜力。明年港股增量资金明确,低配+联储降息背景下外资望超预期回流,南向定价权提升背景下明年流入规模或超1.5万亿元。港股红利等优质稀缺资产望继续支撑本轮行情。
【港股红利资产有何优势?高股息优势&分红可持续&险资偏好&性价比高】
港股高股息优势明显:目前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标的指数的股息率为6.44%,对于低风险资金来说,仍有配置价值。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为1.8%左右,分红险预定利率为1.5%,人民币5年定存利率仅1.3%。港股的红利股对于南向资金具有很强吸引力。
港股高股息具备可持续性:招商证券认为,港股高股息公司基本面和分红能力稳定,高股息仍可持续。从中期财报趋势发现,全部4.5%以上股息率的港股公司净利润比较稳定。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都有压降,有利于分红。
(来源于招商证券20251111《调整后仍有空间,配置上重回哑铃策略》)
低利率背景下,跟随长期资金寻求配置线索,认准同类分红次数最多、纯度更高的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最新规模超39亿元,同指数ETF规模断层领先!其标的指数是唯一纳入公募基金“港股红利赛道”业绩比较基准一类库的指数,成为全市场港股红利类基金名副其实的权威“金标准”!其“100%纯粹”高股息选股策略更能应对复杂多变市场风格,堪称港股红利“权威经典之选”。此外,基金已连续16个月月度分红(截至2025.10),为分红次数最多的港股红利类ETF!
港股红利ETF基金支持T+0日内交易,不占用QDII额度,有效避免QDII额度受限导致ETF限购。作为ETF两融标的,交易玩法更多元!场外认准联接基金(A类:501305;C类:501306),成立于2017年,是全市场第一只港股红利指数基金,堪称港股红利届资深元老,投资运营策略成熟稳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以上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有连云